【成语意思】:鸣:发出声音;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。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;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。
【用法分析】:不平则鸣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遇到不平的事主持正义。
【成语来源】:唐 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【成语结构】:偏正式成语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语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【成语拼音】:bù píng zé míng
【英语翻译】:Where there is injustice
【成语声母】:BPZM
【不平则鸣的近义词】:不平之鸣、鸣冤叫屈
【不平则鸣的反义词】:忍气吞声、心平气和、称心如意
【成语造句】:
“不平则鸣”,看看现时的情况,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——革命、救国。
【成语接龙】:
不平则鸣 → → 鸣锣开道 → → 道道地地 → → 地尽其利→ → 利诱威胁 → → 胁肩谄笑
【相关成语】:
带“不”字的成语 | 带“平”字的成语 | 带“则”字的成语 | 带“鸣”字的成语 |
---|---|---|---|